鼓声一震,灵活的舢板顺力起势,如离弦之箭般冲出,船头采过青的稻谷也随之摆动。江岸人潮汹涌,叫喊声如炸雷般轰鸣,直到龙船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
△大湾区一年一度令人热血沸腾的龙舟景。
要想划得好,训练不能少。临近端午,本地人对自己一顿爆改,最爱的“得闲饮茶”也成了“得闲上船”。每年4月到6月,无论烈日炎炎还是雷声滚滚,在广东各大河涌道内,都能看到房东们“挑灯夜训”,不待扬鞭自奋蹄。
△为了赢过隔壁村,风雨无阻参加训练的房东们。
宁可煲烂,不可扒慢。“扒唔扒得起龙船”不仅是力量的象征,还是宗族实力的体现。毕竟上了船,就没有单打独斗的“粤圈霸总”,只剩齐心协力的同村兄弟。
端午节“爆改”房东
每年的端午前夕,为房东打call应援,祈祷自家房东一举夺冠,成为广东房客的小长假日常。毕竟,这是一年一度在广东本地省下房租最好的办法。
那些在水沟里散发着浓厚汗味、晒得黝黑蜕皮的壮劳力,极有可能是拿捏方圆十里房租涨价权背后的高人。
△不管平时多懒散,训练时期也要随叫随到,奋力练习。
不过,“不管是开奔驰坐宝马的,还是收租的,上了龙舟,都是桡仔。”能够上船的划手,大多是出身本村本族的土著选手,身家加起来能定王健林几个小目标。
不仅“含金量”高,房东们更舍得花钱。珠村的广府民俗文化专家潘剑明表示,这几年,自己村里新进用来比赛的杉木船,光主体造价就超过30万元,更别提后续维护保养和调试等大头费用。而用来训练的坤甸木龙船,由于保存年代久远,价格更无法估算。
△“龙舟藏涌”仍是广东地区最常见的保存龙舟的方法。
但办一场龙舟赛,费用远不止如于此。网传龙舟训练期间,餐饮费至少要40万,另外还有队员的保险、龙船的维修、高薪聘请的教练、队员补贴等一笔笔出项。有网友换算,举办一场龙舟赛,大概的费用在150万元左右。
而这些投入,只是为了一等奖的奖品——价值大概3000元的一头贡猪。
光“氪金”还不够,还得过“验资”关。网友传自家爸爸在珠江新城有4栋东楼,捐了50万给村里龙舟队,却只能在岸边递水。有人捐了60万,才获得帮忙抬龙舟的资格。
更离谱的是,如果辈分不够,也会被“刷”。网友说自家房东有12栋楼,但由于儿子辈分不够,村里硬是不给名额。
△龙舟上的每一个座位,获得难度堪比选秀出道位。
和大部分运动需要教练“卷”队员不同,广东房东们非常擅长“卷”自己 。在广东,你叫房东10点去收房租,房东说要先喝完早茶;你叫他8点起来练划船,他5点就到了。
为了整个村的荣誉,必须奋力一搏,背水一战。早在赛龙舟前两个月,珠村东南龙船会就向全村男丁发出倡议书:不管你身在何方、身居何职、从事何业,都请回来扒龙舟。宁荒一亩田,不输一年船!
上船的划手不仅要具有本村村民的资格,还必须身体健康,熟悉水性,并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经验和体能。
△划龙舟,就是展示多年健身经验最好的机会。
珠村的划手潘岳说,自家健身房已关了一个多月了。每天下午四点半,他都会准时出现在深涌训练:“健身房可以不开,比赛不能不赢。”
为了在比赛时形成肌肉记忆,潘岳在自家健身房“开小灶”,花费大部分时间练习基本动作和技巧。排兵布阵时,潘岳也被教练安排在龙舟的中央位置,这个位置起步有劲,快到模糊,刹起船来也一点都不含糊。
毕竟比赛的结果,直接关乎宗族威望,以及房东未来一年在租客心中的地位。
“讲究”的“扒”龙船
端午赛龙舟这平平无奇的村赛,怎么就成了广东房东们的“荣誉之战”?还得从扒龙舟的诞生开始说起。
在粤语方言里,“划”和“扒”发音相似, 所以“划龙船”也叫“扒龙船”或“扒龙舟”。
处于珠江三角洲中心地带的广州,境内河涌纵横,水资源充沛。旧时陆地交通并不发达,民众出行只能依赖船只。
△根据广州老地图显示,过去的广州河道纵横,水运发达。一些河道在清淤整治完成后,转为暗河。
据著名学者闻一多考证,最早居住在这里的百越人,善操舟,熟水性。他们断发文身,自比龙子龙孙,以祈求龙的保佑。
“五月五,龙船下水打烂鼓”。这不仅是一场竞技,还是一场严肃的游戏。从龙舟下水的时间,到队员服装的颜色,都有讲究的意头。龙舟要经过起龙、采青和点睛,才算真正苏醒。
起龙,又叫“神龙出水”,即把龙船从龙船坦里起出来。它考验的是人对农事的把握。“以前龙船坦多靠近河岸,河涌的流水受珠江潮水的影响。只有当珠江潮水涨至河岸,才利于起龙船。”潘剑明说。
△起龙仪式。
采青 ,是龙舟苏醒的仪式。一条龙舟两钵禾,村名们“扒龙”前请出龙头龙尾,吹着唢,敲着铜锣,打着罗伞去“采青”。采来的禾苗要送到庙宇敬神,随后被其分别放置在龙船头和龙船尾。
最后一步点睛完成之后,就可以正式扒龙船了。
△经过保养和装饰后的龙舟,鲜艳靓丽,在水上神采奕奕。
正如前文所述,龙船的材料十分讲究,一点儿马虎不得。传统的龙舟多用坤甸木、杉木和柚木等。近些年,有些人甚至用上了碳纤维材料,但这样的“科技与狠活”并不受老广们的欢迎。
对于拥有几个小目标的房东们来说,最重要的比赛是体力与团队协作。广州扒龙船多以宗族为单位展开。龙舟的大鼓、船桨、服饰等都有本宗族的标志。村里姓氏多的,会印上堂号。
除了龙船本身,船上桡仔的排布也颇有门道。天河珠村比赛采用的是杉木船,最多可以容纳80多人。但赢比赛并不是人越多越好。潘叔的村里人经过计算,最好是66人上阵。
身强力壮的“划船靓仔”担当主力,2位旗手在龙舟两翼担任“左右护法”,中间还有1位鼓手作为“气氛担当”,最后由1位“定海神针”——扶“神斗”的老者坐镇。
△想要赢,除了有一艘好龙船,好战术也不能少。
但有资格说开船的,只有鼓手一人。“珠村鼓王”棠叔,一个号称坐过龙舟上所有位置的人,已经为天河珠村打了40多年的鼓。
一鼓过三湾,击鼓论英雄。“打鼓不是玩热闹,是要有资本的。”棠叔说的“资本”,不是“钞能力”,而是“技术硬通货”。
“敲一下(大家)要收心了,敲两下龙舟手就要做好准备了。”早些年,在珠村龙舟的鼓手位置上总能看到棠叔。棠叔说,胜败就是那么一眨眼的功夫,就差那么零点几秒的事儿。
但就为了这零点几秒,“粤圈霸总”时不时就上演广东最狂野的龙船“狂飙”。过弯、漂移、压水停船……珠江河畔,水上速度与激情、头文字D ragon轮番上演。S弯、C弯、L弯和直道,各种难度系数的漂移通通不在话下。
△比赛车漂移更刺激的,非龙舟漂移莫属。
多艘龙船穿梭嬉戏,浪花飞溅,锣鼓喧天,没有最“卷”,只有更“卷”。
探亲第一,比赛第二
虽然对于广东房东来说,划龙舟最大的杀伤力来于“输给隔壁村”;但火药味十足的龙舟节最早则是作为一项亲朋老表间交流感情的活动形成的。
“扒龙船”这项由巫术祭祀礼仪发展而来的民间游艺活动,不仅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社交。“扒龙舟”分为竞渡和探亲巡游两种。探亲即各村龙舟到各“兄弟老表”村探亲走访,联系情感。
△扒完龙船,就到了大家最爱的吃龙舟饭环节。
到兄弟村子应景时应遵守怎样的行为规范?本村招景时应该如何接待其他村子来访的龙舟?与隔壁村发生摩擦怎么办?这些都需要一个管事来把握。
但与大家想象不同的是,这位管事并不依靠“钞能力”上位,而一般由村里德高望重、有品行的“父老”担任,被村里人尊称为“长者”。龙船上负责对外接洽的事务都由这位“长者”负责。
天河猎德村的李世梁就是这样一位老管事。虽然老人已年逾花甲,不再随船外出,但依然是村里龙船会“说得上话的人”。
△猎德龙舟吸引了不少观众。
早些年,因为水流较大,龙舟竞渡之间难免发生磕碰,继而引发乡村“混战”。这时候,就需要李世梁这样的老者充当和事佬,组织人员去“问安”,喝过茶,吃过龙船饼,双方恩怨一笔勾销。
村民相信他们是担当护神的人,联结着人和神。因此,每年为龙舟重新绘制、上色的工作也必须由管事完成。在猎德村,陈姓一族中的龙舟都由李世梁负责。
李世梁还是广州亚运会导演陈维亚的“特别顾问”。亚运会开幕前,陈维亚想用猎德龙舟来展现广州魅力。在李老先生的协助下,猎德龙舟被作为一种标志贯穿亚运会的第三部分。
现在,游龙探亲更像是一种全民娱乐活动。女性、 外乡人甚至洋女婿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参与权。
而竞渡则是各村外交的B面,各村房东霸气出场,不为金钱不为利,只为比完赛回去不用跪祠堂。
△声势浩大的龙舟比赛。普通商战可没有如此显性的气质。
看过龙舟赛,就知道粤圈真正的“商战”激烈到水花四溅。这些平时是亲家、端午是“仇家”的“房东们”,为了宗族的荣耀和自身的脸面,宁可不去收租,也要在端午节时划着龙舟问鼎全区之巅。
河岸欢声停不住,房东已过万条涌!而打工人最快乐的事,莫过于在不用熬夜加班的夜晚,看到日常休闲的房东们在涌上一桨一桨,浑汗如雨。
至于房东们威逼利诱租客去岸边为自己加油呐喊而发的红包、减免的房租,都是“洒洒水啦”。
赞(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