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VOA|易富贤:中国制造业即将衰落
本頁主題: VOA|易富贤:中国制造业即将衰落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细雪纷飞


級別:聖騎士 ( 11 )
發帖:2156
威望:619 點
金錢:116 USD
貢獻:9895 點
註冊:2024-03-31

VOA|易富贤:中国制造业即将衰落

 

编者按:这是易富贤为美国之音撰写的评论文章。这篇特约评论不代表美国之音的观点。转载者请注明来自美国之音或者VOA。

最近美国、欧盟都在指责中国的产能过剩,2022年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的31%,制造业出口占全球的20%。那么中国的制造业是否能“永葆青春”?产能过剩能持续多久?

日本制造业的兴衰

我们先来看看日本的案例。二战后,日本制造业快速崛起,制造业出口占全球比例从1950年的2.8%提高到1986年的15.7%,很大程度依赖美国的产业转移和市场。日美安保体制让日本没有军费支出负担而可以专注发展民用产品,1950年代朝鲜战争、1960年代越南战争带来的特别需求,政治互信使得美国的产业大量转移到日本。以汽车为例,日本战后经济凋敝,本国市场不足以发展出汽车产业,但丰田等企业借助美国市场(先是生产军用卡车,后大量向美出口)而发展成为了世界顶尖汽车制造商。

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后,美国从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顺差国变成了最大的逆差国,主要逆差给了日本。比如1978-1984年,日本从美国获取的顺差占美国总逆差的49%。廉价的日本产品冲击了美国的制造业。日美贸易摩擦从纺织、钢铁这些传统产业,升级到家电、半导体、通信设备、汽车等技术及知识密集型产业。

1985年的广场协议并没有导致日本经济衰退,此后日本依然经历了7年的“平成景气”。但是广场协议却将日本产品挤出美国市场,导致日本制造业衰落。日本商品占美国进口的份额从1986年的22.4%降至2022年的4.6%,同期日本在全球制造业出口中的份额从15.7%降至3.6%。
中国制造业崛起依赖美国市场

中国制造业的崛起模式与日本类似,但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度比日本更大,因为独生子女政策减少年轻消费群体,使得中国“额外过剩”了上亿劳动力,导致经济和就业高度依赖出口。比如,1978-1984年日本从美进口是向美出口的51%,而2001-2018年中国只有 23%。

 
中国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只占GDP的44%(国际社会占60-70%),也导致了中国在制造业上的“低人权优势”,但是也使得居民消费只占GDP的38%(1980年代日本占52%,美国占62%)。比如,正常工资应为60-70元,而中国只给44元,让企业更具竞争力,政府有财力提供产业补贴,政府和企业有足够的资金用于投资和创新,国际资本也因为高回报率而愿意投资中国。如果工资60-70元,那么生产和消费平衡;但是44元的工资却导致只有38元的消费力,人为造成“产能过剩”,只好大量出口。

中国商品占美国市场份额从1985年的1.1%上升到2000年的8.2%,同期中国制造业出口占全球比例从0.65%上升到4.7%。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商品长驱直入美国市场,占美国市场份额提升到2017年的21.6%,使得中国制造业出口占全球比例上升到2021年的20.5%。

美中贸易战

世界经济正进入一个消费产品剩余化的时代,消费者的发言权、影响力要大于生产者,日本在1960年代就意识到“顾客就是上帝”。美中贸易比当年的美日贸易更加不平衡,加上中国的人口规模和经济体量比日本大,因此,中国对美国制造业的冲击远比当年日本要大。而中国在意识形态又与美国不同,因此需要格外珍惜美中关系,才能留住美国市场这一最大的顾客。

但是中国决策层却在林毅夫、李稻葵、张维为、金灿荣等人的忽悠下,真以为中国经济将是美国的两三倍,要取代美国主导国际新秩序。这就引发了美国的战略焦虑,导致美中贸易战在2018年全面爆发,中国商品占美国进口的份额从2017年的21.6%降至2023年的13.9%、2024年一季度的12.9%。
美中贸易战最大的受益者是墨西哥和东盟(尤其是越南),其次是印度。墨、越、印的商品占美国进口的份额从2018年的13.6%、1.9%、2.1%提高到2024年一季度的15.9%、3.9%、2.8%。预计美国不会扶持越南的制造业,而会增加从墨西哥的进口,因为美越贸易极不平衡,过去十年越南从美进口只是向美出口的13%,而墨西哥是74%。

有人说,美国市场只占中国出口的不到20%,不足为虑。但是美国的市场是不可替代的,因为美元是国际储备货币,只有美国可以允许贸易逆差,成为其他国家的顺差池,日本、台湾、韩国、越南的制造业崛起都是依赖这个顺差池。比如2018年美国市场只占中国出口的19%,但是却占中国总顺差的92%。2009-2018年中国商品占美国进口的20%,但是中国从美国获取的顺差却占美国的总逆差的45%,每年给中国提供了数千万的就业。可以说,没有美国的市场,就没有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和经济的腾飞。

中国驻美大使谢锋4月访问哈佛大学时说,“优质产能不仅不过剩,还能带动更多有效需求。”但是光有需求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购买力。除了美国外,其他国家需要贸易平衡,即便欧盟也如此。如果中国长期向这些国家大量出口,而这些国家未能大致等量出口(到中国或其他国家),会陷这些国家入债务危机、甚至政治危机,最后导致对华关系恶化。

以前凭借来自美国的巨额顺差,中国可以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购买石油等原材料,对法国等国的贸易维持相对平衡,对德国等国甚至存在逆差。因此,法、德等国对华比较友好。但是现在来自美国的顺差减少,中国不得不减少从欧盟的进口,对法国的顺差在扩大,对德国从逆差转为顺差,如果此趋势继续,那么欧盟对华关系也将恶化。

何去何从?

美中贸易战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暂时还不大,因为一些企业借道第三国出口美国。但是长此以往,中国的产业链会像当年日本那样从低端向高端不断向境外转移,从而导致本国制造业衰退。

日本制造业的衰退,还因为人口因素。日本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992年的30%提高到现在的62%,大学生不愿意从事制造业。从业工业的劳动力占比从1991年的35%降至现在的23%,并且年龄在老化。

支撑中国制造业的其实是农民工,但是农民工的数量已达顶峰,平均年龄从2008年的34岁提高到2023年的43岁,同期50岁以上者占比从11%提高到31%。中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与日本相当,还在攀升,意味着制造业从业人员将快速减少,很多产业将后继乏人。中国制造业的衰落可能不会像日本那么快,因为中国拥有更大的人口规模和国内市场,更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系统,但衰退的趋势是难以逆转的。

2023年中国的总顺差中仍然有41%来自美国,美国的总逆差中的26%给了中国。如果不能妥善处理美中关系,中国商品占美国市场份额将继续下降,如果低于8%,对中国的经济、制造业、就业以及国际地缘政治都将是灾难性的。

美中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从两国和世界利益考虑,经贸纽带不应该继续削弱。理想的状况是:中国向美出口占美国总进口的10%以上,从美进口也占美国总出口的10%以上(2023年只占7.3%);从美进口不应低于向美出口的50%(已经从2018年的22%提高到2023年的35%了)。要做到这一点,中国应该将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例提高到60-70%的正常水平,一方面可以靠内需消化产能而避免因产业链转移导致制造业过快衰落,另一方面可以增加从美国的进口。中国从资源输出国进口石油等资源,对这些国家存在逆差,中国应该增加对这些国家的出口,减少从这些国家进口非资源产品,从而腾出市场份额给美国相关产品。这样才能让美中两国建立战略互信,共同维护国际秩序。

赞(63)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5-16 07:56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2(s) x3, 11-10 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