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一期讲述卜字拐的文章中,提到一个在国内颇为冷门的名词——“琉球古武术”。
琉球顾名思义,就是今天日本的琉球群岛,在19世纪之前,这里曾是一个独立的国家。
由于这里位于中国和日本之间,因此这里的格斗和兵击,深受中日两国影响,不仅吸收了中日两国的各种武术和武器,并且还形成了一系列极具特色的兵器。
本期就为大家讲述一下,琉球古武术那些极富特色的武器。
琉球古武术中的各类武器
琉球古武术虽然带着“古”的头衔,但根据琉球王国正史《球阳》中的记载,到大约17世纪,民间才有成规模的练习枪棍的战法风气。
到了18世纪,伴随着萨摩藩对琉球的入侵,对于琉球古武术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当时以琉球士族为首的琉球王国上层,开始流行练习以日本的萨摩示现流和枪术为主的一些日本兵击。
而下层百姓由于“禁武令”的影响,只能开始练习使用一些包括卜字拐之内,看起来似乎是非致命性的武器。
位于中日两国之间的琉球王国
首先介绍的特色兵击是冲绳丁贝术。这种丁贝术可以说是最具特色的兵击之一,那么何谓“丁贝”呢?其实就是一种短矛和盾牌的组合。这种武术原型,是源自中国明清时期腰刀和藤牌的组合。
不过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琉球国内对民间武器的限制,因此转而用短矛来替代腰刀,藤牌也因为琉球国内缺乏制作的材料,而逐渐消失。
不过丁贝术使用的短矛,可以说短的名副其实,这种短矛往往只有几十厘米,就只就像是把一个短刀的刀柄极度加长。
另一个非常具有特色的是,早期丁贝术使用的中国藤牌消失后,就像很多海岛文明一样,冲绳丁贝术也极大的因地制宜,使用了当地当时颇为常见的海龟壳来制作盾牌。
冲绳丁贝术
冲绳丁贝术使用的龟甲盾和短矛
而另一个琉球古武术中,极具识别度的,也是最主流的兵击武术,就要当属其中的棒术。
当然,棍棒一类武器,在中国和日本都算是比较常见,但是琉球古武术中,除了普通的棍棒外,还有一种特别的棍棒,那就是一种船桨形状的棍棒。
琉球古武术中的船桨棒术
船桨这种武器可以说,正是一种在琉球王国“禁武令”时代,民间用一些民间常见的日常用品来作为武器,所诞生的兵击格斗。
不过这种使用船桨的棒术,其实基本是使用棍棒格斗的延伸。
而琉球古武术中的棒术,可以说很大程度吸收了中国福建地区的棍法,加之和琉球本土武术相结合,从而形成了打击感十足的棒术。
琉球古武术的棒术与福建地区的棍法有着一定的相通之处
而琉球古武术中,另一个有着极为重要地位的兵击,则要数钗术。
琉球古武术中所说的“钗”,其实就是中国的“铁尺”,流传到琉球后的当地的称呼,与此同时,琉球古武术中的“钗”在流入日本后,形成了日本江户时代奉行们缉盗时所使用的十手。
琉球古武术中的钗术
除此之外,琉球古武术中还有我们所说的卜字拐,以及三节棍和双截棍等同样源自中国的兵击武术。
不过这里限于字数,对于这些我们比较熟悉的兵器,就不过多描述了,下面接下来讲述几种源自日本,在琉球与本地武术融合之后,所产生的琉球特色兵击。
虽然琉球王国时代的士族,流行学习包括岛津示现流为首的一系列日本剑道和枪术,但是这些兵击伴随着日本对琉球的吞并,这些兵击技术伴随着琉球的士族一起消失。
如今琉球古武术现存下来的日本系兵击,都是一些在民间的兵击流派。有趣的是,这些民间日本系兵击,其实和日本的忍术之间,还有着很大的联系。
琉球古武术中源自日本忍术中的飞镰
首先要介绍的,是琉球古武术中的镰术。
所谓“镰”,顾名思义就是镰刀,这种武器虽然也是民间常用的农具,但是正因为这种农具非常常见,因而在“禁武令”时代的琉球王国,就成了当时琉球民间少有可以迅速致人于死地的金属武器。
镰术受到了日本忍术的一定影响,在使用时,经常采用双镰同时是使用的方法,主要瞄准敌人手臂的肌腱、动脉,以及脖颈进行攻击。
琉球古武术中的镰术
镰术与卜字拐一样经常被用来以短击长的攻击
而另一个源自日本忍术的则是软兵术,这种软兵虽然在中国也有类似的武器,但是琉球古武术中的软兵术,还是与日本忍术中作为暗器的类似武器更为接近。
使用方式,也主要是投掷打击敌人为主。
琉球软兵术
除了这些源自中国和日本的兵击之外,其实还有一种非常特别的琉球本土形成的兵击,叫做“铁甲术”。
所谓“铁甲”,并不是说铠甲,而是一种类似现代指虎的兵器,不过相对于指虎,琉球古武术中的铁甲要简陋的多,因此在操作中,稳定性也比指虎差了很多。
“铁甲术”所使用的铁甲
最后,其实除了各类兵击之外,琉球古武术中,还有许多空手格斗招式流派。
比如我们今天所熟知的空手道,其实就是源自琉球古武术,因此在国外,其实琉球古武术也有着极高的知名度。
不过由于冲绳虽小,但是琉球古武术却是一个庞大的武术类别,因此有关琉球古武术各类兵击的具体内容,就有机会再向各位读者老爷介绍吧。
|